越来越像ChatGPT的人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应用在最近两年取得了突破,使用效果惊艳。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与之对话时,感受到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的人了。

如果不注意一些细节,很难发现背后实际上是人工智能。这种体验,跟过往那种“笨笨”的,稍微多问几个问题就露馅的聊天机器人,有着天壤之别。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弭。

致敬图灵的电影《模仿游戏》就表现出了在人工智能起初之时,就是朝着对人类的模仿方向在走的,越来越像人,具备人的各种感知、能力,乃至能否最终成为人,甚至超越人……

不同阶段的突破,都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的里程碑。

不过我不打算说人工智能对人类模仿到什么程度,是否会带来威胁。这类的讨论实在是太多了。

而是想换一个角度。既然ChatGPT越来越像人,那么反过来,站在ChatGPT的角度,是不是也能说:人越来越像ChatGPT?

如果抛开这里的先后关系,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一类人,其实就是在用ChatGPT那种方式在沟通交流?

在我看来,是有的,而且还不少,在一些场景还尤其普遍。

比如,有些人,非常善于使用看似专业的术语、完整的结构、丰富的旁征博引,加上每次都得体、貌似滴水不漏的口吻,很多时候都能让人感受到好像是那么回事。

所以很容易一开始就镇住场面,从而迅速建立起话语权、权威性和影响力。

但是经不起深究。

多问几个问题,探寻背后的机制原理,就不免于露馅。因为讲述的内容并不是自己思考后的原创,更多是从哪里看到的,或者他人给的输入。

如果再深入问下去,就开始出现胡说八道、逻辑漏洞、把不实的信息拿过来佐证、车轱辘话翻来覆去没有新东西等等。

这些人,其实只是掌握了沟通技巧,能够快速地将信息吸收、消化,并有效地传递出去。

但真实水平可能只有半瓶子在晃荡。

这类现象,在许多管理者和伪专家学者身上出现的最多。他们掌握了话语权、资源分配权,经常占据舞台中央视觉焦点;却疏离一线,疏于真才实学的学习。

凭借信息优势和包装话术,塑造了一种知道很多、表达很好、思考很深,从而能力很强、判断正确的形象。

遗憾的是,如同跟ChatGPT对话要善于提问写一个好的Prompt一样,若要识别乃至打破上述这些人的把戏,也需要较强的提问能力和批判思维,而这是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的。

所以这种半瓶子晃荡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市场,且将持久存在。

但我并不觉得这种情况有什么很大的问题。

一方面,这总比让一群草包尸位素餐要强一些。ChatGPT虽然还不完美,但总比过去那种智障的聊天机器人好太多。

另一方面,很多有真才实学、做事也认真细致的人,在沟通表达方面有缺陷又不屑于改善。因而也就不善于调动更多的资源参与协作,往往是以个体的角色来参与贡献。

毕竟,口才、沟通、包装、共情这些技能,在促进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就像市场交易能促进商品流通效率,这类技能充当润滑剂能让信息和目标一致,也是挺稀缺的。

所以对该现象还是要全面看待,一味去谴责不屑不免陷于愤世嫉俗的泥沼。

这从来就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如果能有人做到把信息有效传递出去并凝聚共识,即便往往这个信息的质量并不高,但也足以够用,让事情往前走起来,也算是善莫大焉了。

在这个点上,ChatGPT和人做到了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