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读《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微信读书上的好评达到8分以上。

这本书无非是从各种角度强调睡眠对人的重要性,但厉害之处是给出了实实在在的不管是学术上还是现实中的例子、数据,让人很难不信服。

而且还发现,原来那么多可怕的熟知病症,跟睡眠不足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已经不是随口那么一说的程度了。

长久以来,说起来睡眠很重要,有谁会不认同呢?

但是实际生活中到临了了迟迟不上床,还是沉浸在电子产品和无所事事的熬夜中,这已经不是知行不一的问题了,而是近乎一种病态,是拖延症每天都在体现、练习和强化。

说到底,仍然是内心没有把睡眠真正当回事,仅仅是一种为数不多时候的理性占据上风的政治正确的表达。真到了要睡觉的时候,那点理性就消失不见,强大的恶习惯性就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占领大脑,继续该怎样就怎样。

有时,还会披上“状态来了、灵感来了”的外衣,此时多做一会儿的心理负担就少了很多,结果却是一样的得不偿失。第二天白天后悔、然后晚上继续的恶性循环。

这本书的价值就在这里:你以为的“很重要”,其实太浅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很重要”?只有当你骨子里认识到长期睡眠不足不单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工作效率的问题,而是直接导致了癌症、糖尿病、痴呆症、心脏病等致命病症,以及抑郁焦虑这些心理疾病,才会有足够的动力落在行动上。

除了上述根本理念的加深转变,还有一些基本的实操性质的认知。

关于“长期睡眠不足”,指的是连续10天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

什么是睡眠充足?平均至少每天都睡7小时,最好是8小时,最低不能少于6小时。中间有一两天没有遵守倒也没啥,但是如果连续三四天这样就危险了,而连续超过10天这样,就要足够警觉立即停止,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实际上,现代很多人都有长期睡眠不足的情况而处在“亚健康”的状态,这类人群实际上是丧失掉了本来拥有创造力的工作表现和潜力机会,以及增大了未来罹患病症的风险。

而如果有谁宣称自己能长期睡四五个小时还能精神满满,不能说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只能说这类人在总体中的概率少的比中彩票还要低。像撒切尔夫人、里根总统是长期睡眠不足的强人,代价就是晚年两人都得了老年痴呆症。

此外,还有一个认知的更新,就是关于补觉。这本书也用扎实的科学研究证明了连续几晚睡眠不足造成的的损害是不可逆的,靠白天或周末的补觉起到的作用也只是当天。

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对补觉抱有过高期待,以为睡眠可以像加减法那样通过事后的加法把前面的损失抵消掉。其实,如果我们抱有“活在当下”的理念,就应该对每天的此次时刻负责,如果认识到要保证睡眠,那么今晚就好好睡眠,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几天后的多睡一会儿。这种思维方式,会直接侵蚀所付出努力的连续性,好习惯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

在书的最后,作者给出了实现有效高质量睡眠的具体实操的12条tips,能做到就算是对自己身体最好的交代的了。

对我来说,如能能养成11点入睡7点起的习惯,则是今年的一大进步。这也是今年我的重要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