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户隐私的思考



看到关于酒店服务的一个做法,说是好的酒店服务会特意记下宾客的用餐、物品摆放偏好习惯,在后续的招待中会针对性的开展服务,这种定制化的服务会让住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我忽然想到,这类定制化服务不也是利用用户隐私数据才能实现的吗?总在说要保护用户隐私,”do not track me”, 为什么在酒店服务行业能行得通?

我觉得,隐私的概念太宽泛了,是一个大框。而用户对具体信息的开放程度是不同的,所以这个框里需要分开来看:有的隐私是不希望被知道的,而有的隐私是允许被知道的。不能一概而论说隐私不能透露。

其中的关键区别是,有的隐私有公开的活动轨迹可以被记录,因为本身就是发生在公共场所的,这类记录是无需授权的,或者说,当你愿意出现在公开场所,就意味着已经授权。毕竟,在当今时代,摄像头遍布、大数据可以方便地记录是一个基本常识。而最基本的,有心人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并记录,你也无法拿隐私保护来反对。

而在酒店这个场景,你有着怎样特殊的用餐习惯、出行习惯偏好,这些细节如果是你的服务人员记录了下来并在后面都特意照顾到,你大概并不会感到隐私受到冒犯对吧,更多的你会感到到人家的用心和贴心。就好像男女朋友之间,一方如果记住另一方的个人信息和生活习惯、性格脾气,然后在日常相处中处处留意,只会让人感到温暖,而没有做到这一点的,反而会被扣上“不关心人”的帽子。

当然,所有这些信息,并没有否认仍然带有隐私的属性。而只要是隐私,总归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得到对方的允许,才可以追踪记录并用在后续的对待方式上,在这一点,隐私作为一个概念是完整的。

男女关系的建立本身就包含了一部分隐私权的开放协议,而像酒店服务这样的场景,办理入住也相当于开放了一部分隐私权允许酒店记录你的消费习惯并基于此给你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类似的,网络浏览的内容推荐和个性化广告,也需要用户的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