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箴言》
晚上躺床上睡不着,爬起来打算看点纸质书好酝酿些入睡的意味。从书架上找出了去年买的叔本华的《人生智慧箴言》(李连江译本)。之前有零星读过几部分,早已没有印象。现在再翻来读,却有新的体会。
如果说人们口中的幸福总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好像什么好事儿都能往里装,就像多年前央视街头采访的那样,那么叔本华在这本书里开篇就将幸福定义的很清楚,包含3个部分:一是个体内在所拥有的,主要指实在的肉体和居于此肉体内的灵魂,具体来说包括身体健康、外貌、品行、人格、道德、精气神、智力、潜力等;二是身外之物,主要指财产;三是个体内在在外界他人那里的反应,也就是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他人是怎么看待你的,比如尊重、爱、名声、地位等。
的确,这三样事物都能影响人的幸福感受,但是影响程度大有殊异,最好不要等同视之。而更看重哪个,似乎也决定了一个人追求的价值观。在叔本华这里,首推的是第一个方面的幸福,即内在心灵。在他看来,内在幸福才是最直接最自然的,相比之下,财产和他人的看法只是起到了间接的影响,其作用仍然要通过内在来发挥出来。换句话说,内在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是怎样的骗不了自己,但是外在的影响可以通过内心的变化来加以调整。这里强调的,我理解仍然是一种主观能动性,自己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作为一面镜子,决定了外界的刺激对我们能产生怎样的以及多大的影响。
整本书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详述,每个方面的幸福有怎样的障碍,以及如何克服。
可能更贴近生活的是末尾部分的,关于如何自律(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尤其是最后对人生各个阶段特点的论述,这里也提到了35岁在身体、精神意志上是分水岭。对每个十年的描述,颇有点孔子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味道。
比如关于如何律己,其中提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呼应第一个方面),提到要经常负重训练以锻炼肌肉,不能过度用眼,要保证良好睡眠等等。一般来说,历史上如雷贯耳的哲学家个人的印象往往是高深莫测,写的书说的话也都是晦涩难懂,好像是处处玄机。而叔本华的这本书很接地气,从这里关于身体健康的建议可见一斑,是普通大众不需要费脑就能顺利读懂的,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在晚年给叔本华带去了巨大的声誉,一扫先前著述颇丰却迟迟得不到重视的郁结。
甚至很多人说里面有太多的鸡汤。但是因为叔本华的语言深刻、文笔简练,有很多妙语和比喻,让人并不觉得是在说教,反而是能从另一个层面去加深了许多本就知道道理的认知,并且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
因此,难怪有人说,即便是鸡汤,看这一本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