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常文章的阅读方法



读书之外,有一类更常见的阅读场景是读文章。相较对读书法的诸多探讨,似乎没有专门的读文章的方法。

这里简单说下我对这方面的思考心得。

  1. 日常的读文章,有两类场景:一类是获取最新资讯,可以用扫读,速读的方法,借此快速了解文章主题、结构和大概内容,感兴趣的觉得有必要的再通读。

  2. 第二类,是非时效性的干货文。这类跟读实用类书籍的场景是相通的,可以用读实用书的方法。同时建议根据工作实际或好奇心引起的某个问题,以此为驱使开展主题阅读。这时就要善用搜索引擎和ai大模型了。

  3. 日常文章阅读,因为没有书籍的出版门槛,质量参差不齐,可以说绝大部分是低质的,或者说价值密度很低。所以尤其要注意信息源的把控,建议只看感兴趣的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少量专业杂志(现在还有多少人看杂志?自媒体兴起后,很多人都忘了这个最优质的文章渠道了)和优质公众号、个人博客。少数精品就够了,不宜多。

  4. 尤其注意不要看各类信息流,这种机制的设计就是让人被动沉浸,可谓是时间第一杀手,让你以为在获取信息知识,而实际上没有信息源质量的把关,也没有主题的牵引,更没有看过之后的总结沉淀。可以说,信息流阅读(包括但不限于 刷微博 知乎 头条 公众号 朋友圈 )跟刷抖音一样,本质上是一种娱乐。

  5. 跟读书一样,日常文章阅读作为输入也要通过输出来加以留存。相比几天一次书籍阅读(现代少有人能做到每天都抽出大块时间读书),日常文章阅读有个好处是轻量级、即时性,因而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每天细水长流,所以要注意日常也通过写点轻笔记(如记事本,或发微博、朋友圈等),以及跟人聊天讨论来即时消化看到的文章内容,在反馈输出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避免看过就忘,或者在众多矛盾的观点中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