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实质
经常说要做分析,这个分析,具体是指什么?要做什么事情?搜集一堆资料进行解读吗?将整体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吗?对某个现象结果梳理其来龙去脉吗?
今天看到一个观点,来自孙绍振的名作细读,我觉得是抓住了核心。
分析就是要找矛盾,或者说,找不一致、不自洽。这是分析的起点,也是分析的实质。
既然是分析,就要从值得分析的地方入手,而这个“值得”,就是要发现不一致的地方,提出关键的、有趣的问题,就像电商运营中的选品、写作中的选题一样,找准这个问题,就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无非是资料收集加上各种分析技巧方法,得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而能够找准哪些才是不一致的值得被探究的问题,是最考验分析功力的地方。最基本的,需要保持好奇心敏感度。
举个例子,孙老师在这本书里对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做了细读分析,提出了两个我之前从来不曾想到过的问题,就是找出“不一致”的典范。
-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在当时的水路条件下,不可能一日到达。那么为什么要说“千里江陵一日还”呢?
- 如果“一日还”是艺术表达,强调的是快,那么实际上,越快就会越不安全(参考开快车,尤其是要考虑到三峡一路上遍布很多礁石,并不顺畅,更不可能一日到达,可以说是路途很险恶),为什么李白的心情还会如此轻松甚至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呢?
从注意到这两个矛盾出发,抽丝剥茧去探究李白的历史过去和当时的处境,就能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状态,核心就是一种接收到赦免通知后如释重负、归心似箭的心境了,这种心境强烈到足以无视实际的距离和艰险,自己的心早已飞回自己的家跟家人团聚了。
分析思考是一个通用能力,像英语一样,在许多一个领域都是基本技能,需要持续打磨,脑袋越用越灵,用进废退。
这里的关键,不在于技巧层面,而在于观察的灵敏性和思考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