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抗倦怠,从而保持工作动力的持久性



我的方法是这样的:

  1. 阅读。我有一个书单,里面都是给过我心灵滋养、激励鼓励的书籍或相关材料内容。也包括一些打鸡血的、鸡汤类的,偶尔翻翻也会有点作用,刺激下自己。这个方法的使用是有限度的,不能沉浸太久,否则会变了性质——本来是打算作为短暂停靠回血的港湾,却成了以麻痹自我感觉良好代替实质努力的逃避之所。
  2. 正常生活、洗漱。是的,人懈怠时,非常容易在基本生活习惯上开始放纵,比如开始不好好吃饭、熬夜、躺床上刷手机、宅家里几天不洗头不洗澡,这种状态又进一步滋养了懈怠沮丧的情绪。所以,如果感到动力不足,心情状态不佳时,哪怕妥协什么也不做,底线也是要保持身体作息层面的正常运转,不能任由其被破坏。吃饱饭、睡好觉,至少身体是健康的,有足够的精力基础,然后才能供应足够的心力去扭转。有时候,去洗个脸、洗个澡,可能就会创造一个转变的契机。
  3. 运动。有时候去跑一跑,打个球,出出汗,那些困扰自己好久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些问题,都自然烟消云散了。身体动起来,是心灵能有效运转、专注于真正重要问题的协同机制。长时间不运动,少了这个机制,结果就是一条腿走路磕磕绊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有成就者都有保持运动健身的习惯。
  4. 出去走一走。如果实在运动不起来,至少也要出去走走。因为心灵已经被禁锢住了,就千万不要再坐在一个地方把身体也禁锢住了,这就相当于自己把另一个出口也给堵住了:负面情绪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大脑和身体里肆虐,覆盖身心的每一个角落,就更出不来了。放下手机,抛下烦恼,离开座位,出去走一走,看看景色,看看路上的行人,负面情绪会顺着这个出口走溜走一些。

大概是这几种吧,其他的想到会在补充。

其实还有一种,很多人可能会用,就是找人沟通倾诉。对我来说,这个方法我不是太常用,主要是因为我实在不觉得自己的那些问题足以成为很大的问题,无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间歇性动力不足,感到倦怠。事情总会过去,情绪也总会消失,所以实在也没什么好讲的,自己应付就好。也不必担心不讲出来总是自己憋着会不会憋出毛病,积累过多引发后面可能的大爆发。我会将沟通倾诉的对象转为自己,通过写作的方式。

就像现在在做的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