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做事的心气儿
前几天有谈到关于做事心气儿的话题,主要是从工作乃至生存的状态意义角度来谈的,相对比较宏观。
这次我想进一步聊聊这个话题,从事情本身也就是微观的层面。
我自己觉得自己在做事的时候不免有状态的起伏,有时候冲劲十足,恨不得24小时全用上,有时候懈怠沮丧,用熬夜刷手机打游戏来拖延逃避。
麻烦的是,后者是占多数的,且破坏力更大,一旦处在这个状态,至少要一两天才能转换过来,还要有不温不火的几天才能过渡到前者的状态——也持续不了几天,脆弱的跟鸡蛋一样,随便一个事由或自己的内耗,就能再度被中止。
这就是过去这么多年,我空有一番热情和志愿,却实际没有成就建树的原因——做事状态不稳定,很多事情做着做着就不了了之了。
激情本身就是不可靠的,而一些冰冷机械的自律工具方法,有时也难以对抗人性。
之所以总是陷于这样的泥潭,我如今来看,是缺失了一股心气儿,而这股心气儿,就是做事的底色。
本来todo里要做的事情,既定的安排,到实际时并没有遇到什么不可抗力,就可以轻易拖着或干脆取消。这是自我的分裂,做计划时是一种自我,实际执行时又回到了另一种自我。
此时就需要心气儿来兜底:既然决定了要做,就一定要认准这个list,不要想些有的没的,立马开搞。这种心气儿都没有,那干嘛还要做计划?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吗?看着计划里长长的列表都是未完成事项,想删除又觉得确实应该做,但就是不去开始,不是在降低自己的自信力吗?
做事的过程中,做着做着,就松懈麻痹,逐渐忘了要继续深入下去;到了一个阶段里程碑,好像就万事大吉,下一步也迟迟不去动工;直到下次什么时候想起来了。
我实在是受够了规划列表里的事项,今天拖明天,这周拖下周,这样持续下去,时间这么蹉跎下去,人也这么平庸下去。
心气儿到哪里去了?如果对待自己给自己的规划安排都这么随意、不认真,甚至儿戏,那不如就此躺平,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性,是更好的选择。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夹在中间?
有了做事的心气儿,既然开始了,就一定要挂在心上,时时想着如何继续推进下去做得更好,一有条件就往前赶,有困难有麻烦就去解决,而不是躲着拖着。
我觉得,如果说人的棱角被社会磨平是不可抗力的话,那么至少,做事的心气儿,是自己能够把控的。
千万不要丢失了心气儿。